“陶”园成长,快乐童年
苏州市姑苏区胥江幼儿园
许丽玲
摘要:作为我国幼儿教育的早期开拓者,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思想,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在实际组织幼儿参与学习活动时,教师也应当主动地引入生活教育、创造教育、因材施教等理念,为幼儿打造趣味性的学习空间,让幼儿在“陶”园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陶行知;幼儿园;生活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创建了许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非常值得教师的借鉴。同时,陶行知先生也非常关注幼儿教育,指出了幼儿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作为一线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主动地探索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奥妙,并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起点,进行幼儿集体活动的优化,以便在调整幼儿的学习方式中,为幼儿打造一个快乐的童年,使幼儿在尽情玩耍中获得全面、健康的成长。
一、融入生活,创建生活学习情境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在这一教育思想中,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的言论,明确地指出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而对于幼儿来说,生活化的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熟悉感,能有效调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应当提高对生活化学习方式的重视,主动地为幼儿创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使幼儿透过生活的角度,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
以“水果超市”的活动为例,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果,为幼儿创建趣味性的学习活动,使幼儿透过活动,增强对水果的认识,提高生活能力。在活动前,教师为幼儿布置携带水果的任务,使每个幼儿都可以将自己生活中经常吃的水果带到教室。在实际开展活动时,教师组织幼儿观察自己手中的水果,使幼儿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出发,总结出每种水果的特点,提高对不同水果的识别能力。之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搭建“水果超市”的生活场所,并将幼儿带来的水果放在“超市”之中。随后,幼儿进入“超市”进行水果的自主“选购”,并向他人介绍自己选择的水果,以及这一水果的特征等,以便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也可以准确地描述自己见到的水果。
显而易见,教师利用水果这一生活元素创建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为幼儿搭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能够真正地将生活元素与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在提高幼儿学习效果的同时,强化幼儿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照顾差异,满足幼儿个性需求
陶行知先生指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因此,在面向全体幼儿创建集体活动的同时,应当关注幼儿的差异,从每一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幼儿设定不同的学习活动。同时,他还以树木和花草为例,指出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应当“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肥料、水分……”所以,在幼儿园实施集体活动时,教师也要对幼儿的特点进行分析,以便结合幼儿的不同需求,为幼儿设定差异化的活动形式,有效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要。
以区域游戏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先根据以往的区域活动实施经验,以及幼儿的反馈等,对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进行分析,以便基于幼儿的不同需求,设定个性化的区域活动形式。具体来说,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向幼儿提出“你最喜欢的区域活动是什么呢?”“在区域活动中,你想要玩什么游戏呢?”等问题,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随后,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为幼儿安排多种多样的区域活动形式,如有的幼儿说“我最喜欢玩沙子了”,基于此,教师安排沙水区域游戏活动。之后,教师将所有的区域活动类型展示给幼儿,并为幼儿简单地介绍每个区域游戏的玩法,以便幼儿可以真正地基于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区域游戏活动,并在游戏中释放自己所有的热情。
显而易见,教师先询问幼儿的不同喜好,再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为幼儿设定差异性的学习活动,并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能够有效满足幼儿的个性化成长需要,充分落实陶行知“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关注创新,践行创造教育思想
创新是维持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对幼儿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创新型人才。此外,在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念中也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思想,倡导教师解放幼儿的眼睛、双手、大脑等,使幼儿拥有创造的才能。所以,基于现实需求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教师应当为幼儿创建创造的有利条件,让幼儿的头脑真正地活跃起来,使幼儿的思维真正地发散开来,以便幼儿在自由的氛围中释放自己的创造才能。
比如,在废物利用的美工类集体活动中,教师就可以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幼儿逐步发展创新思维。在活动中,教师先组织幼儿观察废旧物品制作的手工艺品,使幼儿透过精美的物品,激发创作的兴趣。随后,教师带领幼儿收集身边的废旧物品,并向幼儿提出“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将这些物品变成漂亮的工艺品呢?”等问题,进一步调动幼儿创造的动力。紧接着,幼儿对之前收集的物品进行自主选择,并围绕这些物品发散自己的思维,思考这些物品都可以制成什么工艺品。在幼儿制作完毕后,教师再为幼儿搭建展示的平台,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创作灵感,以便幼儿在相互分享中,进一步打开自己的视野,促进创造能力的成长。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在现如今仍旧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利用手工类的集体活动,为幼儿创建创造的机会,能够让幼儿在解放自己的双手、大脑中,真正地实现创新能力的成长,逐步成为国家的创新人才。
四、变换方式,凸显幼儿主体价值
“教学做合一”指出了“教”“学”“做”之间的关系,认为孩子怎样做就应当怎样学,怎样学就应当怎样教。然而,在以往的幼儿集体活动中,都是教师先为幼儿进行示范和讲解,再指导幼儿进行学习和操作,显然,这样的教育模式是与“教学做合一”这一教育思想相违背的。所以,为了更好地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索,教师应当变换以往的活动形式,使幼儿基于自身的感知和体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例如,在“认识电池”的科学类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幼儿自主进行电池相关知识的探究。首先,教师使用玩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通过拨动开关的方式,为幼儿设计“为什么玩具不动了?”的问题,使幼儿主动引入“电池”的学习主题。随后,幼儿结合图片、实物等,对电池进行观察,识别出电池的正负极。紧接着,幼儿将电池装入玩具中,并针对玩具依旧不能动的现象,提出“电池放反了”“玩具坏了”等猜想。之后,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一一验证,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最后,幼儿再进行资料的自主收集,逐步认识到电池的分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教师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能够真正地在凸显幼儿主体地位的同时,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从而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陶行知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具有积极的价值,能够引导教师创建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为幼儿搭建创新的机会。在未来实施幼儿集体活动时,教师应当继续深入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不断将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教育活动进行整合,以便在打造特色幼儿学习模式中,助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顾芳芳.学而知,知于行——将行知思想融入环保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1):214.
[2]陆梨花.弘扬行知真善美 爱满天下育花卉——浅议“爱满天下”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新智慧,2019(13):112.
[3]袁志雷.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园教育的渗透[J].新智慧,2020(18):73.
[4]邹淼.如何以行知理念打开幼儿园户外区域格局[J].考试周刊,2020(91):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