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玩游戏,快乐成长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体现
苏州市姑苏区胥江幼儿园
莫怡娴
摘要: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使现代教育资源走进幼儿园。而为了带给幼儿更好的学习体会,使幼儿的学习活动进入更高的水平,教师开始尝试将信息技术与幼儿的游戏化课程相整合,促使幼儿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游戏中,增强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并达到全身心投入游戏的效果,从而实现快乐成长。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主张,对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游戏化;幼儿;陶行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幼儿集体活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教师都开始有意识地将教育活动与现代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以期在带给幼儿新的学习体验中,激活幼儿的学习活力。而游戏是深受幼儿青睐的一种学习行为,当教师将游戏活动与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后,能够放大幼儿的感官体验,让游戏活动变得更加活力四射,使幼儿更主动地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活动之中,真正地融入游戏,成为玩转游戏的一份子。
一、借助网络资源,做足游戏准备
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对整个活动的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试想,如果教师在实施活动前没有做足准备,那么整个游戏活动会呈现出无序、散乱的状态,幼儿也不会拥有一个良好的游戏体验。所以,在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下优化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应当主动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同行教案的检索,并进行活动素材的下载等,以便基于充足的准备,为幼儿设计更加契合的游戏活动,使游戏过程变得更加顺畅。
例如,在组织幼儿玩“好玩的呼啦圈”这一游戏前,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活动前的准备。首先,教师先在网络上输入本次活动的名称,获得网络上同行设计的教案,以便基于教案的分析,了解到同行眼中幼儿的学习状态、身体素质,以及本次活动的目标,即让幼儿体验呼啦圈的各种玩法,感受呼啦圈带来的乐趣等。其次,教师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活动经验,以及自己对幼儿的了解,设计出更适合班级中幼儿的游戏活动。紧接着,教师再观看网络上的一些视频,进一步认识到本次活动中需要用到的材料,如呼啦圈、球、沙包等。之后,教师再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愉悦的歌曲,填充活动中的素材,以便整个活动能够更加灵动、活泼。
教师积极地在网络上检索同行的活动经验和教案,并对同行的教育经验进行分析,能够做足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以便基于网络资源的支持,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地开展游戏活动。
二、利用媒体技术,活跃游戏氛围
幼儿的注意力维持时间有限,很难长期保持对同一事物的关注,这也是困扰许多幼儿教师的难题。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制造出视听盛宴,强化幼儿的学习体会,并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所以,在展开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主动地利用媒体技术为幼儿播放音乐、视频等,烘托游戏活动中的趣味氛围,使幼儿基于不断变换的音乐和视频等,始终对游戏活动保持好奇心,并主动地将注意力聚焦在活动中,提高对游戏活动的专注度。
以“丢手绢”的传统游戏活动为例,教师就可以将媒体技术贯穿在活动中,充分活跃本次游戏活动的氛围。首先,教师先为幼儿播放视频,使幼儿透过视频观看他人玩游戏的场景,围绕视频中的画面,教师为幼儿提出“你知道这一游戏的名称吗?你玩过这一游戏吗?”的问题,使幼儿基于直观的画面,有效地唤醒自己的回忆。在幼儿提出游戏的名称后,教师继续提出“你知道这一游戏的规则吗?”的问题,继而在引发幼儿的思考中,为幼儿展示相应的动画,使幼儿透过动画的直观介绍,对本游戏的基本规则进行精准把握。在幼儿玩游戏时,教师也可以为幼儿播放“丢手绢”的音乐,促使幼儿伴随欢乐的歌曲参与游戏活动,并在游戏中尽情地释放自己的热情。
教师将媒体技术与游戏活动进行整合,能够营造良好的游戏活动氛围,使幼儿在活跃、有趣的氛围中,主动地将目光放在活动上,并始终保持对游戏活动的关注,从而为活动的有效实施铺垫良好基础。
三、应用信息技术,创建游戏情境
趣味性的游戏情境能够更好地调动幼儿的动力,使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之中,但是,当教师单纯地以口述的方式,为幼儿描述游戏的情境时,幼儿会因为理解有限、感知效果较差等原因,而降低融入情境的效果。而信息技术能够带给幼儿更加直观的体验,使幼儿基于视听上的刺激,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之中。所以,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创建游戏活动的情境,全面调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
比如,在“医院”的游戏活动中,如果教师直接采用口述的方式,为幼儿介绍医院中工作人员的组成结构,以及各种医疗器械等,很难让幼儿建立直观的意识,真正在角色模拟游戏中扮演“医生”“护士”,并有效地认识这些医疗器械。对此,在幼儿展开模拟游戏前,教师先向幼儿提出“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会去哪里呢?”的问题,使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出“去医院”的答案。紧接着,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医院内部工作的图片,并对幼儿进行引导“这个图片上显示的医院内部工作场景,与你见到的是否一致呢?”,加深幼儿对医院内部工作场景的印象。紧接着,教师为幼儿播放动画片,显示主人公生病要去医院的情境,并为幼儿介绍“小熊生病了要去医院治疗,让我们扮演医生和护士,一起治疗小熊吧!”的游戏情境,促使幼儿基于情境全身心地参与角色模拟的游戏。
在展开游戏活动前,教师利用媒体技术为幼儿拟定游戏活动的情境,能够让幼儿更加清楚游戏活动的目的,从而提高参与游戏活动的主动性,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游戏。
四、使用现代资源,满足娱乐需求
随着幼儿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教师开始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期望幼儿自主完成游戏活动。但是,在以往,都是教师直接为幼儿布置活动任务,幼儿犹如“提线木偶”,按照教师规定的活动形式参与游戏,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主体地位被占据,只能以被动的姿态存在于活动中。而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创建游戏化的活动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游戏提出方式,促使幼儿在玩乐中确定自己的活动任务,以便提高参与游戏活动的动力和热情。
例如,在“各种各样的飞机”的美术类游戏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幼儿创建自选类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先带领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飞机,并为幼儿介绍几种表现飞机的方式,如折纸、画画、拓印等。随后,教师利用网络软件制作随机小游戏,即当幼儿说开始后,游戏界面依次出现折纸、画画、拓印等字样,当幼儿说结束后,画面停在某个界面上,而界面上呈现的字样,就是幼儿需要完成的美术活动。如一名幼儿说“结束”后,界面上出现“折纸”的字样,则幼儿通过折纸的方式来表现飞机。
透过上述案例可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游戏活动的提出形式进行改良,能够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自主获得游戏的形式,从而提高参与游戏活动的热情,更主动地完成游戏活动。
总而言之,在教育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幼儿的游戏活动会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幼儿的活动背景也会变得更加灵动、自如、活泼、有趣,所以,在组织幼儿参与游戏活动时,教师应当积极地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并创建恰当的游戏情境,从而在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中,让幼儿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宋碧慧.新时期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J].启迪与智慧(中),2020(05):79-80.
[2]卢菊梅.试论“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J].成才之路,2020(23):94-95.
[3]王艺.浅析教育信息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践和创新[J].考试周刊,2020(92):159-160.
[4]张莉.重构教育模式 助推课程发展——试论基于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幼儿园“微”课程建设[J].中华少年,2020(1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