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园本教研 > 正文
小班幼儿制定进区游戏计划的实践研究
日期:2021年12月28日 18:28  点击数:

小班幼儿制定进区游戏计划的实践研究

苏州市胥江幼儿园 金立

【摘要】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小班幼儿爱玩、爱动、爱模仿、可塑性强,单单教学活动不能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为孩子们开设区域游戏,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以及游戏玩耍中得到学习,但实质上在选择区域时问题普遍存在,主要问题是无目选区、频繁换区等等。

【关键词】 小班幼儿 进区游戏计划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启迪我们将日常生活融入到各区域活动中,我们试图探索以制定进区计划的方式更为有效的帮助小班幼儿选择游戏区域,通过多元的制定方式,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提升幼儿的经验和能力,真正让幼儿做自己游戏的主人。

一、对小班幼儿区域游戏现状的的情境性分析

区域自主游戏是孩子们的欢乐时光,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大胆地游戏,不断地操作,主动地积累着属于自己的经验。但是每一年新接手小班的老师会发出很多声音,如“小班小朋友不会玩区域的”“小班的区域玩什么呢?”等等。在现实的操作中,我们会发现小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镜头一:懵懵懂懂寻区域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寻找自己喜欢的游戏区,威威却一直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我走到威威身边,蹲下问他:“威威,你怎么不去玩呀?”威威说:“我不知道去哪儿玩?”我问他他喜欢什么,他也说不上来,眼睛无助地看着自己的小手……

镜头二:转转悠悠玩区域

区域音乐开始了,浩程在益智区玩着送饼干的游戏,方形饼干送到方形嘴巴的小动物口里,圆形嘴巴的放在圆形嘴巴的小动物口里,玩了一会儿,他见到旁边的昊昊在玩毛毛吃水果的游戏,他手里的动作就停下了,睁着眼睛好奇的看着昊昊玩,然后起身站到昊昊的旁边,手不时的去触碰一下毛毛虫,昊昊不肯他就把手缩回来,这时,“佳佳,你快来,宝宝生病了”,娃娃家的糖糖喊了一声,浩程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去,他就马上走到娃娃家里,去看那个生病的宝宝。梳理发现,整个游戏活动中,浩程一共去了三个区域,每一次游戏他犹如蜻蜓点水“点到即止”,专注时间十分短暂。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分析问题背后所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教师理念缺失造成幼儿对区域游戏的抵触

不同年龄的幼儿游戏特点是不同的,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游戏也是有差异的。由于对幼儿游戏的特点缺乏认识,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时,往往会以自己的既定标准去衡量幼儿的表现,对幼儿游戏的不同水平缺乏真正的了解,这时,极容易出现“轻重失调”现象,造成幼儿对区域游戏的抵触。

2.教学方法不当剥夺幼儿游戏权利

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游戏时,总是习惯于把现成、已有的方法直接告诉幼儿,要求幼儿在毫无自主探索的情况下达到某种水平,存在着严重的不尊重、不对话的现象,剥夺了幼儿的游戏权利。并且小班的幼儿尚未建立区域游戏的意识,所以常常不知道自己要去哪个区域玩,或者自己现在身在哪个区域玩。

3.幼儿年龄差异引发区域选择问题

小班幼儿在入学初期,由于年龄特点,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他们很喜欢探索新的事物,容易被周遭的事物、声音吸引,游走在各个区域活动之间,从而频繁地转换游戏。总的来说,小班幼儿的游戏一般是没有组织、 没有纪律、 没有目标地玩。

在游戏中,计划、执行、回顾是孩子主动参与游戏、学习的所有要素,而对于孩子来说,计划是一个起点,他们必须对想要做什么,怎么做进行有目的性、有意向性的具体思考。计划能让孩子在游戏中更加专注持久。因此,我们思考以幼儿口头制定游戏计划为核心,引导幼儿真正根据自己的兴趣、想法、需要选择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制定进区游戏计划的研究内容

进区游戏计划对于孩子的着眼点:计划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更加的专注和持久,它是幼儿自由、自主、个性化游戏的体现,能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给予了幼儿思考游戏、坚持游戏、感受游戏的机会。

进区游戏计划对于教师的着眼点:制定游戏计划的过程能让教师更为细致的了解幼儿的游戏想法、计划水平、发展水平以及需要,有助于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幼儿,做出适合幼儿的教育计划,进一步支持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视角深入,以语言引导、图谱拓展等多元化的计划形式帮助小班孩子建立区域意识,实现区域游戏的选择。

(一)计划案例一:“到站游戏”建立小班孩子的区域意识

【游戏内涵】初入园的孩子们还没有建立完全的区域意识,所以在实行制定计划的前期可以用“开火车”或者“乘小船”等方式带领幼儿一起做计划。

【游戏特点】幼儿在游走式的欣赏、观察中感受游戏。通过近距离的接触,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变换的场景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自然的推动讨论,达到交流分享的效果。

【适合范围】展示式游戏计划制定。它的核心是展示,给孩子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和自由的展选择平台。

【组织形式】集体或小团体参与均可

【操作注意事项】1.教师不要只关注结果,应关注到幼儿在过程中获得的体验;2.切记教师不要代替孩子的想法,要给幼儿自我表达的机会。

【具体操作流程】

步骤一:语言询问。在游戏初期,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师要以询问的语言交流方式去了解孩子的游戏意图。如幼儿是否喜欢这个区域,或着他们喜欢哪些材料,有没有一些东西能吸引他进入这个区域。

步骤二:描述示范。在游戏过程中描述其它幼儿做的事情,帮助幼儿梳理出计划的内容,为幼儿下一步制定计划和遵循计划做铺垫。

步骤三:陪伴游戏。通过陪伴孩子一起游戏的形式,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唤起孩子选择游戏的兴趣,从而提升幼儿做计划的能力。

(二)计划案例二:“开火车游戏”突出语言引导方式的特点

【游戏内涵】语言是师幼互动的核心内容,谈话的方式直接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有效性。以下通过语言当中的“追问”和“特殊语言”双管齐下,帮助幼儿梳理自己制定计划的方向、内容、目的等方面。

【游戏特点】“连连追问”:通过两种形式的提问,在幼儿表述不清的时候或者回答的方向有助于活动深入的时候启发幼儿积极思考;“特殊语言”:使用具有指向性的语言帮助幼儿制定游戏计划。

【适合范围】经验式游戏计划制定:借由“说”的媒介,帮助幼儿进行经验梳理,从而达到完善计划的目的。

【组织形式】集体或小团体参与均可。

【操作注意事项】1.教师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并捕捉幼儿讲述时的亮点;2.教师不要只关注结果,而忽视幼儿讲述过程中的体验。3.教师也可以角色的身份进行提问,当幼儿了解到老师是他们的玩伴,更会情不自禁的接受各种意见。

【具体操作流程】

步骤一:“连连追问”深入话题

设计巧妙、适宜的提问方式能够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引起幼儿对游戏的好奇心,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怎样制定有趣的计划,我们可以采取发散性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两种方式:

.发散性提问是指答案是无限制的,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从不同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a. 探讨性提问:是指教师提出某一问题,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表达想法和意见,教师:“在娃娃家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有趣的事情?

b.移情式提问:是指在某一场景中,幼儿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今天诺诺想不好去哪个区角,如果是你,你会去哪儿?

.封闭式提问在教师提问行为中占比例比较大,其中两种可在制定计划中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

a.进展式提问:是指教师希望了解幼儿活动的进展情况或为督促能力较弱的幼儿快速投入活动而进行提问,例如在制定计划开始前提出,教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b.提醒式提问:是指当在幼儿制定计划时出现不合理的情况下,教师通过提问给孩子一个提醒。教师:“这个活动区的进区人数已经满了,那你应该怎么做?”

步骤二:“特殊语言”完善计划设定

a计划想法的语言:

鼓励幼儿用“我要……”“我想要做的是……这样的语言来表述幼儿自己想做什么、怎么做的具体思考,实现制定计划的第一步。

b计划过程性的语言:

为完善幼儿制定计划的完整性,可引导幼儿用“先……然后……最后……”这种体现过程性的语言,帮助幼儿梳理计划的顺序性。

(三)计划案例三:“制作‘闪电云’游戏”突出图谱拓展方式的优势

【游戏内涵】通过照片及绘画记录的方式选择区域游戏,直观且明确,可以让教师了解该幼儿有无“偏区现象”。

【游戏特点】直观、明确,适合小班年龄的幼儿。两种方式可以一前一后进行,前者了解区域内容,后者以幼儿喜欢的绘画形式激发幼儿的选择欲望。

【适合范围】趣味式游戏计划制定:通过观察、了解,再以绘画记录的形式,帮助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游戏。

【组织形式】以个人形式参与。

【操作注意事项】教师需要为每位幼儿准备一份“幼儿游戏记录表”,并引导幼儿及时记录。

【具体操作流程】

步骤一:图谱说明。将有趣的区域活动具体内容拍摄成图片,通过形象的图片,帮助幼儿了解区域内容。

骤二:趣味选择。用绘画的形式将自己选择的区域记录下来。

三、成效

1.制定进区游戏计划的实施,提升了幼儿思维能力和游戏水平;

通过在小班开展制定进区游戏计划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有利于自我选择、自我表达、自我认知的良好平台,帮助幼儿大胆选择区域游戏的同时,实现自己游戏想法的愿望,发挥其游戏潜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游戏的水平以及游戏能力。

2.制定进区游戏计划活动促进了幼儿主动性和个性化发展;

在制定进区游戏计划中,幼儿是活动的主宰,亦是积极的学习者。幼儿在观察、讲述、倾听、绘画中带着自己的兴趣、思想,促使其主动积极的反应,自己去看、去想、去选。

3.更新教师的游戏观念,提升了教师专业成长技能;

在制定进区游戏计划中,教师将新的教育观念向教育行为转化,提高区域游戏活动的质量。在真实的区域游戏情境下,更深入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在操作过程中与幼儿共同探讨问题,帮助幼儿整理、分享经验,同时在不断地摸索、总结游戏导引的适宜策略中成长。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制定进区游戏计划为小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上开辟了新的学习互动平台,这种突破年龄层次的交流学习模式对孩子们的能力发展来说大有裨益。但进区游戏计划不一定是每天都需要去做的,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想法是阶段性的,有的时候孩子对某个区域或者材料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有强烈的计划,不能把计划当成按时按点的强迫工作,这是我们需要明确的。如果区域游戏是第一次在小班开展,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小班幼儿虽然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表达的内容较显单薄。如何让孩子们分享变得“有话可说”,将会成为我们接下来思考和探索的焦点。

参考文献

1.陈桂云.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7 (009):428.

2.冉娜娜.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对策研究[J]. 小作家选刊, 2017(12).

3.郭冰清. 基于瑞吉欧教育理念的幼儿园项目式区域活动实践研究[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 (004):60-63.

4.孟祥花. 试论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课题如何拓展[J]. 学周刊, 2016.

上一条:主题为依托,将班本课程故事融入园本课程 下一条:以陶为师“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启示